雁蕩山是怎樣的景區?
雁蕩山,簡稱雁山、雁巖,素有“海上名山、寰中絕勝”“東南第一山”之譽,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蕩鎮雁山路88號。雁蕩山分為南雁蕩山和北雁蕩山,甌江斷裂以北稱為北雁蕩,以南稱為南雁蕩。主峰為百崗尖,海拔1057米,總面積450平方千米。
雁蕩山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,興于唐,盛于宋,文化底蘊豐厚。雁蕩山分靈峰、靈巖、大龍湫、三折瀑、雁湖、顯勝門、羊角洞、仙橋八大景區,有500多處景點。雁蕩山地質景點共統計260處,其中火山巖底層類33處、地質地貌類167處、(古)地質災害類2處、生態景觀資源33處、地質文化史記類25處。
雁蕩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觀形象,給詩人、畫家、文人學士以強烈的美感和靈感。于此賦詩作畫,留下大批作品,其中詩詞5000多首,以及龍鼻洞等400多處摩崖石刻,還有南閣牌坊等歷史古跡,謝靈運、貫休、沈括、徐霞客、康有為、張大千、沙孟海、潘天壽、郁達夫、郭沫若、鄧拓、舒婷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。
雁蕩山景區內有哪些景觀?
靈峰景區
靈峰之名開始于唐咸通(860—874年)以前,起名以來一直是代表該景區的總名稱。景區東起蒲溪,西至烏巖尖,南到白溪,北際馬家山嶺,面積46平方千米,屬雁蕩山風景精華“二靈一龍”之一。區內勝景繁多,人文歷史悠遠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二十六峰、二十四巖十八洞、四寺二庵、三嶂五石一尖、三嶺四谷一天、五泉三瀑四潭、三溪二坑一湖、四橋七亭二坊等一百三十二處。
靈巖景區
靈巖景區屬山中風景精華“二靈一龍”之一,得名原因是矗立于靈巖寺后的屏霞嶂古名靈巖。景區東起響巖門,西至馬鞍嶺,南到飛泉寺,北達百崗尖,面積約9平方千米。范圍雖不大,但區內景點密集,歷來是游人向往之地。計有十八峰、二十一巖、十二洞、七石六嶂、三瀑六泉、二水二溪、二湖二潭、三嶺二坑、三亭三橋、三谷二門、一闕一塔、二寺一庵一軒等一百多處景觀。
三折瀑景區
三折瀑景區從20世紀90年代始從靈峰景區析出三折瀑、凈名谷和十井坑等景點獨立成一景區,并以三折瀑為名。景區范圍東起鳴玉溪與碧玉溪交匯處的鳴玉橋,西至與靈巖景區連接的翠微嶂,北至餐霞崗,南至十井坑,面積約10.5平方千米,計有十四峰、十七巖,七嶂八洞、三谷五亭、三瀑二溪、二坑二橋、一寺一陵、一門二天十井等七十七處景觀。
大龍湫景區
大龍湫景區因大龍湫瀑布得名,范圍即舊時西內谷全境。東起馬鞍嶺、西到桐嶺、南至筋竹澗口,北至百崗尖。面積約38平方千米。計有十六峰、十四巖、七石五嶂、六洞二闕三門、六瀑三溪、十潭一峽、六寺四庵、七亭一軒一院、八嶺二尖、二橋一鑊等一百一十個景點。此外,還有兩處天然龍字和一處奔馬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