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壇島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?
海壇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。該島系由島嶼相互連接而成的島連島。位于福州市東南部,東瀕臺灣海峽,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、福清相望、南北長30公里,東西寬約19公里,面積274.33平方公里。地勢南、北高、中部低。地貌類型以丘陵為主,其次為平原和臺地。最高點君山海拔438.7米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,以夏長冬短、風大、雨少、蒸發強為特色。
河流短小,屬時令性溪流。海岸曲折,有娘宮、竹嶼口、蘇澳、澳前等港口。水產資源豐富,是福建海洋漁業基地之一。島上海蝕地貌豐富多姿,為國內所罕見,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。
島嶼南北長29公里,東西寬19公里,面積為274.3平方公里,占平潭縣總面積的72%,以形似壇、兀峙海中得名。島上時常“東來嵐氣彌漫”,簡稱“嵐”,別稱“東嵐”,舊稱“海山”。
海壇島地區,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,屬華夏構造體系。在區域構造上,平潭位于武夷—戴云復式隆折帶東側的閩東南沿海變質帶,東與臺灣海峽沉降帶相鄰。
通過衛星遙感信息處理,認為平潭地質構造背景,屬于平潭—東山逆沖—推覆構造帶,其基底由前泥盆紀變質巖和印支—燕山早期構造層組成,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規模構造—巖漿活動的改造,形成以燕山晚期為主的火山構造和斷裂構造格局,成為比較完整的以花崗巖為主體的構造塊體。
海壇島上有哪些旅游景區?
東海仙境探險攬勝區該區位于海壇島東北沿海突出部,南距縣城15公里。景區范圍包括流水鎮東海村的東尾、下厝場、平園頂、三對排4個自然村以及俯瞰臺灣海峽的王爺山、白犬山及其濱海嶼礁,面積為7.5平方公里。由于東臨海域,基巖岸坡直接遭受波浪的強烈沖蝕和沿岸流的不斷沖刷,巖岸切割劇烈,發育成宏偉壯觀的海蝕崖、海蝕洞、海蝕柱、海蝕平臺、海蝕溝槽等海蝕地貌。因景觀帶有強烈的神秘性而得名“仙境”。其主要海蝕造型分布在王爺山東麓1400米的海陸邊際線上,有兩個景點集聚地段:南以“仙人井”為中心的200米地段分布“仙人峰”、“仙人階”、“仙人谷”和“仙人井”4個景點;北從“仙人洞”到“金觀音”的500米地段內分布“三彩崖”、“仙人臺”、“神兵谷”、“通天柱”、“仙人指路”、“仙人泉”、“雄獅石”和“金觀音”等景點。
半洋石帆觀奇探勝區
半洋石帆位于蘇澳鎮看澳村西1.4公里的海壇海峽北口,兩石豎立,形如雙帆,俗稱石牌洋。石下礁盤渾圓平緩,低潮線上面積有0.27公頃;高潮時約0.067公頃。二石相距12.1米,高者傲然偉岸,約33米,底部周長57米;矮者15米,周長39.9米,呈長方體。由于體量巨大,形象雄奇,久有天下奇觀之譽,古時為平潭十景之一。
三十六腳湖自然保護區
該區位于北厝鎮東部,北距縣城2.5公里,面積190.52公頃,總庫容量1641萬立方米,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。湖周低山環抱,層林如黛,奇巖錯列,湖山相映,氣象萬千。湖中有如龜靜臥的大小龜山,似潛龍出水的龍嶼,以及爭奇競趣的花崗巖造型景觀。龜山上有古營寨遺址,附近有“觀成萬畝”摩崖刻石等。